您的位置: 中山买房 >中山楼市 >发改委:上半年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1个,总投资7011

发改委:上半年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1个,总投资7011

来源:吉屋网   发布时间:2023-07-21 10:07:38

  7月18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7月份新闻发布会。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、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,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李慧出席发布会,介绍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、发用电、投资项目审批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、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以及最新出台的政策文件等情况,就如何看待经济形势走势、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、促进消费、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、吸引和利用外资、稳定生猪价格、碳排放双控等方面问题,回答了记者提问。

  


  7月18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举办7月新闻发布会,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指出,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.5%,比一季度增速提高1.0个百分点。

  第一方面,关于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

  今年以来,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,在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在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下,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,国民经济恢复向好,发展质量稳步提高。

  一是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。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、宏观经济政策效应持续显现,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.5%,比一季度增速提高1.0个百分点。具体来看,消费逐步恢复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.2%,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.4个百分点;工业生产稳步恢复,服务业特别是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明显改善,规模以上工业、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加快0.8个和1.0个百分点;就业物价总体稳定。

  二是经济结构持续调整优化。从投资看,制造业、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比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速高2.2个和8.7个百分点;从外贸看,机电产品出口占比同比提升1.4个百分点,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明显高于整体增速;从区域看,重大战略有序实施,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,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稳步推进,横琴、前海、南沙合作区加快建设,长三角科创与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。

  三是发展动能加快培育壮大。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,上半年新设经营主体及企业数量同比分别增长12.7%、16.3%;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基本稳定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持续推进;创新成果集中涌现,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强化,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,新能源汽车、光伏电池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5.0%、54.5%,新旧动能加速转换。

  四是安全基础不断夯实巩固。夏粮生产再获丰收,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,粮食等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、价格保持稳定;能源供应保持稳定,特别是迎峰度夏电力供应保障有力,6月末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达到1.99亿吨的历史新高;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风险识别、预警、处置机制不断健全,“通道+枢纽+网络”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框架基本形成,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。

  同时,我们也清醒看到,当前经济运行正处于恢复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,发展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依然较大,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仍面临需求不足、动能不强、信心偏弱和一些领域风险累积等困难挑战。但我们更要看到的是,中国经济历来都是在披荆斩棘中一路前行、在战胜困难挑战中不断发展壮大,当前我们面临的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、前进中的问题,也都能够通过深化改革、扩大开放、推动创新、促进发展的办法来逐步加以解决。

  下一步,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坚定信心、迎难而上、开拓进取,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,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,重点办好扩大内需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、深化市场化改革、扩大高水平开放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、保障改善民生等领域的大事难事急事,全力推动经济结构持续向优、增长动能持续增强、发展态势持续向好。

  第二方面,关于发用电和投资项目审批情况

  从发电情况看,上半年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41680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3.8%;其中,火电、核电、风电、太阳能发电分别增长7.5%、6.5%、16.0%、7.4%。6月份发电量7399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2.8%。

  从用电情况看,上半年,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.0%。其中,一产、二产、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增长12.1%、4.4%、9.9%和1.3%。分地区看,全国5个省(区、市)用电增速超过10%,16个省(区、市)用电增速超过5%。6月份,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.9%。

  从投资项目审批情况看,上半年,我委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1个,总投资7011亿元,其中审批68个,核准23个,投向主要集中在能源、高技术、交通、水利等行业。

  第三方面,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展情况

  上半年,我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持续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。

  一是市场准入制度有序落实。持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,落实海南、深圳、湖北等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,发布第5批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典型案例通报、通报整改典型案例22个。

  二是经营主体公平竞争、共同发展的环境持续优化。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,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。不断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,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。

  三是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建设。狠抓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的落实,组织各地对妨碍统一市场政策措施开展自查清理,在产权保护、市场准入、公平竞争、社会信用等方面出台了一批配套政策、整治了一批突出问题。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,压茬推出一批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、促进经济增长的重点改革举措。

  四是重点行业领域改革深入推进。健全自然垄断环节监管体制机制,明确自然垄断环节监管的重点任务,围绕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,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目标深化电力体制改革。

  下一步,我们将紧密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任务,精心谋划落实改革举措,持续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,以深化改革的实际行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。

  第四方面,关于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有关情况

  今年以来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继续展现出强大发展韧性,向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。

  一是政策沟通更加广泛深入。与洪都拉斯签署共建“一带一路”谅解备忘录,与阿根廷签署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合作规划;截至6月底,我国已与152个国家、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合作文件。

  二是设施联通更加通达通畅。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640万人次、货物2100万吨,雅万高铁开始联调联试,匈塞铁路匈牙利段全面进入铺轨施工阶段。上半年中欧班列开行8641列、运送货物93.6万标箱,同比分别增长16%、30%。

  三是贸易畅通更加互利互惠。上半年,我国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9.8%,高出整体增速7.7个百分点;前5个月,我国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增长19.6%。

  四是资金融通力度不断加大。有序与有关多双边开发机构联合开展业务,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,鼓励丝路基金稳步拓展在共建国家投资,基本建立了多元、稳定、可持续的投融资体系,为共建国家发展提供了有力资金支持。

  五是民心相通取得更显著成效。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成功举办,“鲁班工坊”、“光明行”、菌草技术等民生合作品牌受到共建国家广泛欢迎,增强了共建国家人民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
  六是新领域合作亮点纷呈。绿色基建、绿色能源、绿色交通、绿色金融等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化,与我国建立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的伙伴国已达29个。

  下一步,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统筹发展和安全,做好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十周年相关重点工作,统筹推进“硬联通”“软联通”“心联通”,推进共建“一带一路”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。

  关于近期出台政策情况

  近日,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《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》。《规划》提出构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“一廊引领、七区联动、八带支撑”的总体空间布局,分类建设管控保护、主题展示、文旅融合、传统利用等4类重点功能区。下一步,我们将认真落实《规划》明确的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、深化黄河文化研究发掘、提升环境配套服务设施、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、加强数字黄河智慧展现等5大重点任务,深入开展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,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,助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、增强中华文化认同。

  近日,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《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(2023年版)》,在此前明确的25个重点领域基础上,这次进一步拓展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范围,增加规模体量大、能耗强度高、改造提升空间大的11个新领域,推动相关行业企业依据能效水平分类实施改造。下一步,我们将持续优化节能降碳政策体系,研究发布重点领域改造实施指南,强化协同形成合力,加强绿色金融支持,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做法,持续抓好工作细化落实,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。

  总书记强调,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,关系我国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,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近年来,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,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推动我国工业、农业、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发展迈上新台阶,形成了产业规模优势、体系优势和部分领域领先优势,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下一步,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按照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部署,在补短板、锻长板这两个方面集中发力,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
  一方面,着力补短板,夯实安全发展基础。紧紧围绕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,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。重点抓四方面工作。一是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,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,围绕制造业等重点产业链,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加快推进自主创新,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。二是加强重要能源、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,持续推进产供储加销体系建设,提高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。三是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,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,强化物流保通保畅的统筹调度,保障能源、粮食等各类重点物资安全有序运输。四是完善多层次风险监测体系,做到风险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研判、早处置,切实保障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。

  另一方面,着力锻长板,加快产业体系升级发展。紧紧围绕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,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,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。重点是3项工作。一是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。加快修订出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(2023年本),深入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行动计划,推动钢铁等重点行业加快联合重组,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,持续强化品牌建设,不断提升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水平。二是创造新的竞争优势。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,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,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,加快发展数字经济,前瞻布局未来产业,加快培育和打造一批各具特色、优势互补、结构合理的新增长引擎。三是优化产业布局。坚持“全国一盘棋”,强化石化、新能源汽车等生产力统筹布局,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指导,避免盲目投资、重复建设。同时,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,不断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,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。

 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命脉所系,是立国之本、强国之基。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。为优化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协同机制,更好推动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,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,于2022年9月起专项开展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,引导银行加大制造业重点领域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,为重点项目建设和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资金支持。今年以来,我们继续常态化推进这项工作。在各方共同努力下,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,主要表现为“三个进一步”。

  第一,制造业贷款占比进一步提升。截至6月底,制造业贷款占非金融企业贷款的比重超过20%,制造业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8.8%和36.9%,远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,有力推动制造业投资实现较快增长。

  第二,制造业贷款结构进一步优化。截至6月底,高技术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26.0%,比制造业贷款增速高7.2个百分点;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制造业贷款比重达48.0%,比去年底提高2.9个百分点,发挥了在中长期优化投资结构和供给结构的重要作用。

  第三,重点项目清单融资对接进一步增强。从我委推送给21家全国性银行的项目清单看,今年上半年,清单内新签约项目2117个、签约金额3593.1亿元,投放项目2263个、投放金额2228.4亿元,传统产业改造升级、电子信息、新能源等领域签约和投放力度明显加大,有效引导信贷资源流向重点领域。

  上个月,我们在湖北省组织召开了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现场会,解读相关政策、交流先进经验、听取意见诉求,为更好推动这项工作凝聚共识、营造氛围。下一步,我们将会同人民银行、金融监管总局,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,加力推动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常态化、机制化,进一步积极谋划实招、硬招、高招,扎实推动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提质增效。重点是做到“三个持续”。一是持续督促指导银行加强服务。充分发挥现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,建立健全项目推送、政府增信、备选项目库、风险防控“四个机制”,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,精准支持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。二是持续做好重点领域项目融资对接。组织各地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、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等18类重点领域开展项目申报工作,及时向21家全国性银行推送项目信息,推动银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,做好项目对接和签约投放工作。三是持续加强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配合。围绕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系统优化完善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,做好相关政策宣传解读和工作培训,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。


买房交流群-98群(485)
  • 董董:谁来点评下时代倾城这个盘?
  • 小石头:地段还行
  • 七七妈:性价比高
  • 春暖花开:未来升值空间还是有的
  • 阿霞:周末一起约看房呀
  • 大头明:售楼处美眉不错,哈哈
3110人正在热聊楼市